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绿美广东“先进个人”江炳伟:寻万株古树,擦亮茂名荔乡底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1:32:00    

天刚亮,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综合部副部长江炳伟和普查队员们拿着定位仪、围尺、镰刀,以村中老人为向导,踏上了寻找荔枝古树的路程。经过8个月的奋战,茂名市的荔枝古树“家底”,被江炳伟摸透了。

作为开展茂名荔枝古树资源调研项目的牵头人,江炳伟走遍全市1602个村(居)委会,完成古荔枝树的普查建档工作;参与建设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协助保存了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720份荔枝种质资源。而在驻村工作期间,他实施植绿护绿行动,将粤西传统年例文化与绿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让千年荔乡的绿美底色愈发厚重。

日前,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综合部副部长江炳伟获评“先进个人”。

踏遍山野摸清“家底”

近两万株荔枝古树已建档立册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茂名是我国荔枝生产第一大市,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荔枝古树资源众多。为摸清茂名市荔枝古树“家底”,当地启动了首次大规模、系统性、科学地对茂名地区荔枝古树资源的摸底和登记。

“最初我们以为全市就4000多株荔枝古树,这项摸底工作顶多两三个月就能搞定。”江炳伟在采访时直言,彼时的自己有点“轻敌”。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启动子项目“荔枝古树普查”,作为策划者的他,从没想过这场“摸底”会变成持久战。

江炳伟告诉南都记者,茂名市的荔枝古树大多是黑叶、白蜡等品种。有不少古树藏在深山村落,有的被农户圈种在庭院,有的长在荒坡野岭,由于常年失管,连当地村干部都说不清具体数量。

“我们经常需要村民尤其是老人提供线索,比如老人口中‘从爷爷辈开始就有的荔枝树’,就很有可能属于古树的范畴。”例如在羊角镇,80多岁的阿公拄着拐杖带路,念叨着“这树是我爷爷小时候栽的”,江炳伟等人便跟着钻进竹林、爬过坡地。最远的一次在山区,停车后还要徒步1个多小时,镰刀劈开路时,蚊虫扑脸,汗水浸透衣衫。为了不错过任何一株古树,江炳伟等人只能靠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一头扎进山野村落里细细寻访。

在实际调查中,江炳伟发现荔枝古树的数量越来越多,单单是高州市就不止5000棵。最终耗时8个多月,实际普查出19675株古树,是预期的近5倍,其中500年以上410株、千年以上148株。他们还发动200多名村干部、乡贤参与宣传,为每株古树建起“电子身份档案”——编号、经纬度、树高冠幅,还有现场照片。

江炳伟在荔枝园内登记疑似荔枝古树的信息。(受访者供图)

在众多古树里面,江炳伟印象最深的是茂南区羊角镇禄段古荔贡园一株编号为A007的黑叶古树。“我们当时委托广东省荔枝分子标签工程技术中心进行树干生长锥取样,同位素检测结果显示树龄高达1933年(上下浮动30年)。这个古树是茂名近2000年荔枝栽培史的‘活证据’,在这样的高龄还翠绿葱葱,每年开花结果,体现了荔枝旺盛的生命力。”

依托古树资源建立荔枝基因库

既是科研高地也是文旅融合新窗口

普查只是开始,如何保护众多的荔枝古树,同样是一个挑战。江炳伟深知,仅靠纸和笔管不好19675株荔枝古树,必须给它们装上“智慧大脑”。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开发了荔枝古树管理平台。记者点开平台页面看到,茂名全市古树的分布、树龄、长势一目了然。例如高州根子镇1120株连片古树群、茂南1930年树龄的黑叶荔枝等“古树之最”,平台上都有精准的数据和坐标定位。

荔枝古树管理平台页面。

从荔枝古树资源的调查摸底,到更深远的种质资源传承,江炳伟还深度参与了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建设工作。这个总投资超6000万元的“荔枝基因库”,至今已收集、保存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720份荔枝种质资源。

江炳伟还透露,为了集齐这些“活标本”,他协调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国外资源,又通过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系统,深入多地发掘未登记品种,为每一份种质建立“身份证”。

“从科研角度看,荔枝古树是一个重要的基因库,现存的多种多样的荔枝古树也为荔枝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高州马贵镇的荔枝古树成就了我国最迟熟的荔枝品种‘马贵荔’、信宜的荔枝古树成就了农业博览会金奖的‘鉴江红糯’等等。”谈及为何如此重视荔枝古树资源的摸底与保护,江炳伟表示,我国80%以上的荔枝新品种都是来自荔枝古树资源,因此荔枝古树为我国育种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不仅是科研高地,更成为文旅融合的窗口。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0日,这里已接待游客约170万人次。

党员带头种下“年例林”

绿美生态建设有望结致富“金果子”

去年7月,江炳伟来到高州市谢鸡镇甘园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村里,他没有立刻在当地推项目,而是先带着专业的习惯摸透了村里的“家底”。

调查发现,甘园村有700多户人家,1500多亩荔枝林,但多是黑叶、白蜡等老品种,挂果少、卖价低,农户也无法依靠这些荔枝提高收入。看着这些低产的荔枝林,江炳伟明白,生态建设要真正惠及村民,不能光靠种树,得先从扭转观念入手,让村民认识到,要种就种好品种,好品种才能结出“金果子”。

江炳伟发挥本行优势,半年时间里在谢鸡镇各村组织了十几场农技培训,从荔枝修枝到香蕉防虫,从龙眼保果到水稻育种,他联系中心专家来讲课,自己则跑前跑后找场地、发通知。村民们起初观望,后来见他每周都往村里跑,蹲在田埂上听大家说难题,还帮着联系农资,双方逐渐建立了信任。

2025年初,高州市委组织部发起了“做年例、齐种树”号召,江炳伟在甘园村带头积极响应。“我们把绿美高州建设与传统的年例习俗结合起来,倡导大家把做年例请客吃饭的钱,省一部分出来种树,弘扬文明新风。”借着年例这一粤西传统节庆,江炳伟带动村民把摆酒的热闹劲转化为植绿的行动力。

江炳伟(右二)与企业家、村干部在甘园村种“年例林”。(受访者供图)

今年3月,江炳伟组织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党总支部与甘园村党支部开展“一党员一棵树、一支部一片林”党建活动,在撤并的甘园小学旧址等地种下110棵冰荔、仙进奉、白糖罂等优质荔枝品种。

他告诉记者,这些荔枝品种市场价值高,产量稳定,有望对改变甘园村1500亩以黑叶、白蜡为主的荔枝种植现状起到一个品种改良的示范作用。此外,江炳伟还发动当地乡贤出资出力,为甘园村引进了一批观赏性树种,助力提升村庄的绿化环境。

江炳伟(左一)种下荔枝树苗。(受访者供图)

在以党员身份带头种树的同时,江炳伟还不忘给围观村民算细账:“这些新品种挂果后,一斤能卖20多块,比老品种翻几倍还多!”在日常果树管理中,他不定期组织中心的科技特派员、农业轻骑兵等技术人员前来指导用药、施肥,推动农药减量增效工作。

如今,示范林的枝条已抽新绿,江炳伟也不时来到林间和村民一起查看果树的长势。“按照果树的生长趋势,三年后就能看到成效。到时我们就能知道 这些新品种的‘金果子’有多甜多香。”他表示,等示范见效了,村民自然会跟着换种,让绿美生态建设真正结出“富民果”。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相关文章:

绿美广东“先进个人”江炳伟:寻万株古树,擦亮茂名荔乡底色07-15

观察|滩底村的“镜头”致富经07-11

盛夏葡萄香满园 农旅融合促增收 ——庆城县玄马镇葡萄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07-11

朝天区:激活“项目林长”效能 严守项目建设生态红线07-01

粤陕千里接“荔” 盛唐实“荔”出圈06-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加强治理 让城市建筑垃圾“物有所归”06-11

宝藏小城的内涵与激情05-31

【乡村振兴看发展】麦积区三岔镇花椒管护正当时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