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美“三剑客”陷业绩困境,玻尿酸“黄金周期”落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8: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佳英 广州报道

2025年首季度,医美行业内的“三剑客”交出的成绩单,却是一串令人瞩目的下滑数字。

根据4月25日至26日公布的财务报告,华熙生物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跌20.77%,缩水至10.78亿元;爱美客的收入亦下降17.90%,降至6.63亿元;昊海生科的营收亦减少4.25%,徘徊在6.19亿元。这一系列下滑的数据,暴露出传统医美企业正在经历的转型苦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三家企业展现出不同的下滑幅度——华熙生物以超过20%的跌幅居首,爱美客位居其次,而昊海生科则相对表现出稳健态势。这种业绩下滑幅度上的差异化,实际上凸显了三家企业在业务架构和战略部署上的差异。

随着净利润的持续滑落,华熙生物管理层进行换血,高层领导亲自深入业务一线,展开了一场深刻的自救行动,犹如“刮骨疗毒”。到了2024年,爱美客依靠多元化的战略布局,保持着营收5%的增长速度;昊海生科则依靠医美业务的增长,力图抵消集采带来的冲击,三者的战略路径已经鲜明地划分开来。

除了业务架构的调整,市场更为忧虑的是,这一轮转型阵痛背后,是否隐藏着行业的根本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究竟谁将沦为落后者?

医美巨头:战略转型中的管理之困

华熙生物,昔日被誉为“玻尿酸行业翘楚”,其业绩的骤降令人瞩目。

据Wind数据披露,自2022年创下的63.59亿元营收巅峰后,公司营收已连续下滑,至2024年跌至53.71亿元。其净利润更是遭遇断崖式下跌,从2022年的9.61亿元骤减至2024年的1.74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再度下降58.13%。

与同行业其他企业销售费用策略的横向比较显示,华熙生物或许正陷入营销高投入却回报乏力的困境。2022年其销售费用高达30.49亿元,远超竞争对手爱美客和昊海生科。尽管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压缩销售开支至2024年的24.64亿元,净利润率却仍从2022年的15.1%跌至3.2%,销售效率低下的问题愈发突出。

华熙生物的业绩下滑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其发展的纵向脉络来看,华熙生物正处于“第三次战略升级”的阵痛期,专注于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大新兴领域。

财务报告显示,这一转型伴随着管理成本的显著增加——从2022年至2024年,管理费用从3.93亿元增至6.58亿元,管理费用率也从6.18%上升至12.26%。

公司对此解释称,管理变革导致的职工薪酬增加以及产能布局带来的折旧摊销费用上升是主要原因。2025年3月,华熙生物进行了管理层的大规模调整,三名副总经理被免职,同时财务总监和供应链负责人晋升至管理层。

这一人事变动似乎与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对当前形势的判断相吻合:“我们的组织结构和人才储备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值得关注的是,华熙生物的管理层已经开始亲自深入管理占据公司收入主体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这不仅展现了公司转型的决心,也反映出业务危机的严峻性。

对于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华熙生物在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解释:并非市场竞争加剧,而是公司“偏离了在透明质酸及糖生物产业中的全球领先地位,未能充分利用核心科技优势打造品牌”。

换言之,公司在战略执行上出现了偏差,即偏离了其“透明质酸及糖生物产业全球领先地位”的核心优势。

华熙生物还认为,业绩下滑并非由于错失市场机遇,而是源于更深层的人才与组织问题。

尽管在2024年,华熙生物推出了“润百颜胶原紧塑霜”和“夸迪CT50抗垮面霜”两大重点产品,以重塑功能型护肤的产品理念。但光大证券预测,公司业绩最快也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有望恢复增长势头。

爱美客VS昊海生科:缓步前行

与华熙生物相比,尽管爱美客和昊海生科的跌幅略有收敛,但两者同样遭遇了增长的瓶颈。

据财报披露,2024年爱美客的营收增速下滑至5%的历史低点。根据Wind数据,自2015年以来,爱美客的营收逐年攀升,从最初的1.12亿元、1.41亿元等区间,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28.69亿元,直至2024年达到30.26亿元。

另外,虽然其明星产品“嗨体”在2024年仍实现了3.14亿元的销售额,但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产品的增速均已降至个位数。具体来看,溶液类注射产品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17.44亿元,同比增长4.40%;凝胶类注射产品营业收入为12.16亿元,同比增长5.01%。

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于玻尿酸市场是否已达到顶峰的担忧。爱美客的策略转向引人关注:一方面,加快产品更新换代,2024年完成了“紧恋”和“濡白天使”的延续注册;另一方面,积极并购,开拓肉毒毒素、司美格鲁肽、米诺地尔搽剂等新领域。

然而,其以13.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的战略布局亦可能面临不确定性。REGEN旗下的“童颜针”艾塑菲已于2024年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在中国市场销售,但该产品的中国代理权已被江苏吴中获得。爱美客能否通过多元化产品策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产品的审批速度和市场接受度,特别是医美产品(三类器械或药品)的审批流程长,且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昊海生科则展现出在医美领域的独特优势。2024年财报显示,昊海生科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6.98亿元,同比增长1.64%,归母净利润为4.20亿元,同比增长1.04%。

作为一家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昊海生科的业务遍及眼科、医美、骨科等多个领域。在医美领域,玻尿酸产品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拥有包括“海薇”“姣兰”“海魅”和“海魅月白”在内的多款产品。特别是“海魅月白”,这是昊海生科在2024年7月新批准的第四代玻尿酸产品。

2024年,其医美与创面护理业务板块的营收接近12亿元,占总营收的44.38%,其中玻尿酸产品收入超过7亿元,同比增长23%,但增速已从2023年的95.54%大幅下降,呈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

昊海生科正在尝试通过引入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微球等新材料来实现业务突破。尽管如此,医美的增长仍难以弥补集采政策导致的利润下降。

根据平安证券的统计数据,昊海生科旗下的4家人工晶体公司产品在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中标。此次集采涵盖了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等30个品种,预计中选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约为70%,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55亿元,其中人工晶体类耗材的平均降价幅度预计为60%,涉及11个品种共1917103个人工晶体,市场规模约为65亿元。

玻尿酸市场竞争激烈

三巨头业绩的背后,透露出一个行业的普遍忧虑:玻尿酸市场的“黄金周期”是否正逐渐落幕?华熙生物在回应市场调研时坦言,其产品线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在玻尿酸这一领域。

目前,新兴替代材料正在重塑市场版图,羟基磷灰石因其能促进胶原蛋白再生而备受青睐,重组胶原蛋白也被财信证券看好,认为其具有强劲的成长潜力。

上述证券机构预测,重组胶原蛋白有望复制透明质酸的辉煌,从供应链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突破,到需求端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市场空间也将不断扩大。

巨子生物在其招股书中指出,自2020年以来,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了植物活性成分产品,预计到2026年,其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超越透明质酸产品,确立市场领先地位。

然而,除了来自新兴竞争者的挑战,审批门槛也成为制约行业增速的重要因素。

平安证券分析指出,以爱美客的部分产品为例,公司从2004年成立至2009年推出首款产品,再到2021年推出中濡白天使产品,经历了长达七年的研发历程。国内NMPA对三类医疗器械的高要求,使得研发周期长、难度大、环节多、投入重,因此拥有合规产品的公司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面对行业的变革,三大巨头采取了不同的战略应对:华熙生物实施了激进的改革,从管理层重组到高层亲自抓业务,展现出改变业绩下滑的决心。但其转型效果仍需时日来验证,特别是在保持高额营销开支的同时,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和长期战略投入,是其面临的一大考验。

爱美客则采取了更为稳健的创新策略,在巩固玻尿酸市场地位的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并购来布局下一代产品线。昊海生科则需要在其医美、眼科、骨科三大业务板块中重新找到平衡点。尽管医美业务增长迅猛,但眼科和骨科业务受到集采政策的影响,需要更多创新产品来弥补。昊海生科在胶原蛋白等领域的最新布局,是否能形成新的增长点,决定其能否摆脱对政策的依赖。

“医美三剑客”的财务报告如同行业的缩影,谁能在材料科学上率先取得突破,谁能在商业化体系上更有效率,谁能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保持创新,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医美“三剑客”陷业绩困境,玻尿酸“黄金周期”落幕?04-28

4% “向高、向新、向好” 广州南沙经济实现“开门红”04-27

股市特别报道丨个人养老金基金首次突破百亿元 部分核心宽基或红利低波有望被纳入名录04-27

方大炭素2024年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达12.2亿元04-27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印发 新增智能经营决策等典型场景04-26

V观财报丨南都电源:一季度营收大幅下降系再生铅板块减产04-26

【甘快看】甘肃新闻丨(强信心 看发展·招商引资拼落地)纺织项目“织”出富民新产业04-26

单日净流入3.8亿元,公司债ETF易方达(511110)规模站上70亿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