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董鑫
8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并答记者问。
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回答政知君提问时表示,体育是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增强青少年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适应社会和习惯养成等方面不断创新举措,发挥积极作用。

不断增加青少年赛事活动供给,突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打造“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等特色品牌,“十四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奔跑吧·少年”活动14.5万余场,参与青少年达到1.51亿人次,基本实现活动的年龄段、时段全覆盖,通过活动示范引领,强化了广大青少年“健康第一”的理念,种下了体育的种子,培养了锻炼身体和参与体育的热情。
强化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加大研究成果转化和科普工作的力度。去年,体育总局向社会发布“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对青少年在健身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等8个方面提出严谨科学的指导建议,让家长和孩子们更加了解怎样安全、科学地锻炼。
制播系列科普动画,全网点击量超1.2亿次;打造“专家直播间”开展云科普,累计受众超1200万人次;“2024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知识竞赛”吸引全国超1600所学校700万人次青少年参与,通过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理念。体育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及家庭的生活方式。
积极布局健康干预试点,形成模式广泛推广。针对青少年常见的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突出问题,在12个省(区、市)初步形成运动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监测、建立档案、效果评估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模式,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法。试点学校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异常数据普遍下降,身体素质显著提高,特别是“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家长和老师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借鉴相关经验,科学的运动干预惠及更广大青少年。
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成功举办了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等一系列高水平体教融合赛事,与教育部共同制定颁布青少年足球赛历。在探索建立体教融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
聚焦破解边远地区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十四五”期间,组织50多所高校3200余名志愿者赴全国12个省区、112个县、800余所中小学,开设体育课、课后服务超30万课时,直接服务学生超150万。大山里的孩子们有了正规的体育课,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了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少年强则国强!”高志丹表示,下一步,将一如既往地把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体育让更广大青少年更加健康阳光、昂扬向上,成长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的栋梁之材。


相关文章:
国家体育总局回应青少年体质健康:试点学校“小胖墩”“小眼镜”得到有效控制08-19
【中国医师节】医疗下基层 服务惠民生08-19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以“假赌黑”治理为契机,重拳整治足球、象棋发展乱象08-19
最新倡议!荆州疾控致全体师生08-17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举办“大手拉小手”甜蜜夏令营,助力糖尿病与肥胖儿童家庭科学管理08-15
【潍坊寿光】暑期托管托起孩子幸福假期08-15
济源:“奔跑吧・少年”暑期足球夏令营开营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