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于良渚博物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AR眼镜观赏“动起来”的刻符黑陶罐,良渚先民五千年前的生活借助科技手段生动呈现在眼前。
从良渚博物院出发,游客还可以参加良渚文化大走廊年度系列活动“渚多好戏·花young春游”。在玉鸟集的咖啡店点一杯拿铁,杯子里的拉花图案竟然是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咖啡师还能熟练地讲解玉礼器在良渚古国的象征意义。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承载着拥有五千年历史的良渚文化,而今,这曾延续千年的灿烂文化经过共护、实现共享,融入余杭的文化基因,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构筑高水平文化展示窗口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良渚文化从“问世”起,便在世界文化长河中激起涟漪,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两届“良渚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嘉宾共享良渚文化保护成果,在考古、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对话,推动10余项国际务实合作成果落地。
来余杭探寻古老文明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在良渚博物院,有一支由25人组成的双语服务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中华文明故事。过去两年,双语服务队共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提供了200多场讲解服务。
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灿烂辉煌的文明,让良渚文化拥有了“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美誉。近年来,良渚文化“走出去”,在多国开展“良渚与世界”系列文明对话活动,并以“何以文明”特展形式先后走进12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看见了繁荣悠久的中华文明。
以良渚文化为中心,余杭构建起涵盖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年来,时尚社区拔地而起,文化地标不断涌现。
良渚博物院是放满历史宝藏的“珍宝盒”,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将宫殿台基、观天祭坛、水利系统化作“露天历史课堂”;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的“宋韵”风格园林式建筑群里,海量典籍版本串联起中华文脉的“基因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内,历代丹青名作勾勒出“东方美学长卷”。
这些文化地标以空间集聚形式实现功能互补,共同构建起一个城市文化展示窗口。
塑造创新型文化表达形式
科技和文化是余杭两张闪亮的“金名片”,二者交织相融,让良渚文化有了更生动的表达、更具未来感的传播。
在余杭,智能化展览设计随处可见。AR、VR、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让观众和文物“玩起来”、和古人“聊起来”、和历史“面对面”。
在良渚博物院,戴上AR导览眼镜,馆内地图便在游客眼前展开,玉钺、玉璧跃于眼前,刻符黑陶罐立于掌上。良渚博物院还通过场景复原、3D打印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扫描二维码进入“莫角山AR体验”,游客可以“来到”良渚王城,“围观”良渚先民狩猎、捕鱼、烹饪,来一次“跨时空之旅”。依托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数字技术,游客得以更直观地了解良渚文化。
如何用科技架起普惠共享的桥梁,这是文博界在当下面临的课题之一。4月23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于余杭拉开帷幕,论坛将围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多个议题展开充分讨论。
在余杭,跨越千年的文化元素也借由创新表达注入生活日常。余杭成立“良渚MEI”生活美学联盟,构建良渚色彩体系基因库、良渚纹样体系基因库,并基于研究成果,设计了“良渚之色”系列、“馥郁良渚”系列等文创产品。目前已开发文创产品类别涵盖日用家居、贵金属等十一大门类,在线销售产品600余款,形成“良渚+”系列产品矩阵。良渚特色元素还融入文学、音乐等各类文艺形态,目前已出版相关主题图书600余部。
多年来,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与国内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求解“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这一良渚遗址保护的关键课题。通过“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文物安全365工程”,良渚遗址已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制度防”多维立体安防体系,为保护好珍贵的古国遗址提供坚实支撑。
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
如何以文化为纽带重塑空间格局,是余杭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答题。2023年,余杭创造性地开启“廊道式”推进文化发展的探索,谋划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将散落的一颗颗明珠“串珠成链”,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4月,良渚文化大走廊二期“十大工程”正式发布,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8.9亿元,涵盖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文旅项目及民生福祉等领域,突出“文化+”特色,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向“文化产业新高地”跃升。
其中,良渚客厅建设工程将打造大走廊上又一重点文化地标,具有国际峰会级会议承办、文明互鉴体验传播、在地文化创新孵化等功能。“文化+”产业带培育工程项目,以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产业圈、良渚玉湖、梦栖小镇和良渚老集镇四大板块为先行区块,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
而此前建设的首期“十大工程”,以一个个可观可感的项目,塑强城市文化软实力。除了“良渚5000+”艺创园外,径山茶文化公园样板段“梦山径”、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样板段精彩亮相,瓶窑千年古镇复兴一期、良渚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等也稳步推进。
依托大走廊建设,余杭不断细化“文化+”产业政策20条,通过招商引资推介会、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成功招引12个重点领域项目、42家“文化+”企业落地,营业收入已达20.67亿元。
游一卡网络推出策略桌游《良渚文明》,在游戏中探索建立良渚王国;索以文化开发制作动漫作品《再见,良渚》,还原良渚文化历史脉络;飒影文化联合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沈括小学合作开发动画作品《少年沈括》;良源文化推出少儿启蒙动画《汉字小精灵》……在余杭这片土地成长的企业,以良渚文化的保护利用为己任,不断致力于推进良渚文化的产业实践。
随着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的纵深推进,余杭这片承载五千年良渚文化的土地正迎来发展“黄金期”。未来将全力推动良渚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书写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新答卷。
数据来源: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
相关文章:
深圳又上榜!入境热门地!04-23
超6000项惠民举措+超10亿补贴!中国旅游日主题月全民撒福利04-22
阅读筑城,一个开放社会的全民阅读风景04-21
东亚古人类“食谱”有哪些?稻作文明起源密码是啥?答案来了04-21
肃南:驭风驰骋山水间 畅享丝路人文韵——“祁连山9号公路”百车踏春自驾游主题活动圆满收官04-20
庄河歇马山杏花盛放 古村春色美如画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