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运冰
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一场静默的防汛革命正在上演:当暴雨倾盆、水位暴涨时,从险情发生到系统报警,整个过程压缩至短短5分钟。这种“感知—分析—响应”的闭环机制,将传统防汛中“发现靠腿、判断靠嘴”的被动模式,转变为“数据说话、系统指挥”的主动防御。
清城区通过“智慧水利”平台构建的“五分钟响应机制”,为城市防汛体系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如何将这种创新实践转化为长效治理机制,并推动防汛体系向更高层次跃升,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化探索。
给防汛装上“预判雷达”。各处安装的监测设备就像24小时值班的“哨兵”,水位监测精确到毫米。如果这些“哨兵”变得更聪明,就能提前预判危险。比如把水库、河堤的数字模型和天气预报结合,用计算机模拟未来三天暴雨可能引发的状况。同时给抽水站装上“体检仪”,机器稍有异常就能预警。
打破部门“信息围墙”。防汛须多部门合力,实现数据共享,将地下管网图、易积水路段信息、地质报告都接入指挥平台,形成暴雨预报预警机制,全面预判风险。
扩大防汛志愿者队伍。培训社区保安、物管人员使用防汛APP,发现井盖冒水、墙面渗水随手拍照上报。开发“防汛随手拍”小程序,居民遛弯时看见排水沟堵塞,拍张照上传就能触发处置流程;在学校开展VR防汛课,让学生们在虚拟暴雨中学习逃生路线。
智慧防汛让城市治理更贴心。当智能设备成为防汛“哨兵”,当数据联通打破部门界限,当日常维护变成习惯动作,当每个普通人都成为安全卫士,清城就能在风雨中站得更稳。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整个社会守护家园的温暖力量。
相关文章:
五分钟响应机制背后的防汛智慧05-16
同比增长20.63万户 2024年四川纳入信用评价纳税人达253.9万户05-06
娜妹聊天 | 明天,强降雨继续!05-06
江西省永新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05-05
深圳科技馆(新馆)五一正式开门迎客!04-30
未来之城如何打造“未来教育”04-30
即日起,许昌7条公交线路临时绕行调整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