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冯言科)“近日,一名33岁的男子因不良习惯患上食管癌,经过分析,与他平时饮食的坏习惯有密切关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尹晖明今日表示,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目前食管癌呈年轻化趋势,大家应引起重视。
长沙的周先生(化名)今年33岁,是一位交通管理者,工作压力较大,休息时的小爱好就是熬夜、饮酒,平时爱喝些热茶,爱吃火锅,也抽烟、嚼槟榔。最近两个多月吃饭时,周先生时常咽痛、吞咽时有梗阻感,于是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就诊。经过胃镜检查,发现周先生距门齿36厘米的食管环管腔全周发生了病变,病灶隆起明显,严重影响进食,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
发现“三感一痛”,应尽早就医
病理科主任技师周铁明介绍,食管位于消化道的最上部,也是消化管各部中最为狭窄的部分,属于肌性管腔。平时食道“前胸贴后壁”,苗条得很。当吃东西吞咽时,食道通过蠕动将咽下的食物运送到胃。食道的长度因人而异,一般约为25厘米。食道分为三段,即颈段、胸段和腹段。食管癌的好发部位为胸中段。
食管癌的筛查,内镜检查是核心手段,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病变(如糜烂、溃疡、隆起等),是筛查和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法。另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以显示食管黏膜中断、管腔狭窄或充盈缺损,适用于无法耐受内镜者。
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常见肿瘤,而中国占全球食管癌病例的50%~64.8%,发病率居世界之首。食管癌发病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呈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上人群患食管癌风险正飞速增加。
早期症状不典型,吞咽粗硬食物时,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哽噎感或异物感。哽噎感通过喝水能够缓解,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进行性吞咽困难,即先是难以咽下固体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液体也不能咽下。如果发现“三感一痛”,即吃东西有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吞咽哽噎感,以及胸骨后疼痛,应尽早就医。
避免过烫、过硬、过粗糙及过快饮食
该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尹晖明介绍,引发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一般有这些:本家族既往有食管癌病史;喜好食用腌制、霉变食品者,腌制或者霉变食品中含有如亚硝胺或者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饮酒及吸烟者,烟中含尼古丁等致癌物质,长期饮酒会对食管黏膜产生慢性理化刺激;爱吃粗糙和过烫食品者,粗糙食品或过烫食品均可损害食管黏膜,长时间的刺激作用,易致癌;慢性反流性食管炎者,慢性反流性食管炎会引起食管慢性炎症的刺激,从而增加食管癌的发生率;维生素(A、B2、C、E、叶酸等),锌、硒、钼等微量营养素缺乏者。
尹晖明表示,食管癌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要注意,术后饮食建议最好由鼻饲缓慢过渡到流食、半流质食物,进而逐渐能食用固体食物。术后坚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不饮酒,不吃过烫的食物,多食用维生素C。另外,推荐太极拳或八段锦来进行康复锻炼。
同时,掌握预防食管癌的要领,避免“过烫、过硬、过粗糙及过快饮食”等造成口腔、食管和胃黏膜损伤所诱发的食管癌前病变,有助于预防食管癌发生。戒烟控酒。多补充维生素C。情绪稳定、忌熬夜。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在45~74岁之间,建议做内镜检查。
相关文章:
将晚饭时间改到这个点,全身受益04-13
夜市烧烤热升温 消化科医生支招健康吃法04-13
塔可里包裹的不是馅料,而是时光04-10
专家:清明至 调理养生正当时04-03
全链条协同联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