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凉面师太”谭慧萍的舌尖江湖 一碗凉面里的烟火人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9:25:00    

7月22日清晨,天还未破晓,华信农贸市场仍浸在一片昏暗中,“老字号凉面卤菜”的铺子透出暖黄的灯光,早早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75岁的谭慧萍麻利地码放好豆芽、黄瓜丝、花生碎,案头那钵自制的辣椒油红亮诱人。晨光破晓,食客循香而来,唤醒咸宁的味蕾记忆——“凉面师太”的一天,与咸宁的烟火气一同开始了。

命运扁担挑江湖

1950年,谭慧萍生于宜昌,长江跑船人的父亲将川渝的口味融入家庭餐桌。1960年全家定居武汉,1968年她中学毕业即下放罗田农村,1971年进入湖北第二电机厂,在机器的轰鸣中安身立命。

然而命运的风浪接踵而至:1972年父亲去世,身为长女的她成了弟妹的主心骨;1988年,女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负担沉沉压在肩头;1992年,二电机厂经营陷入泥潭,夫妻俩需缴纳13000元集资款才能保住岗位——这笔巨款对刚刚经历手术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山穷水尽之时,谭慧萍没向命运低头。1993年一个夏日傍晚,她毅然挑起扁担——一头是食材调料,一头是小方桌与蓝色罩子,在二电机厂门口的空地上支起咸宁第一家凉面摊。

当时咸宁人对凉面尚感陌生,谭慧萍将家传川味和本地口味融合:豆芽黄瓜脆爽,花生萝卜丁添香,虾皮点睛提鲜,大蒜水姜水与浓醇芝麻酱交融,尤其那勺自制辣椒油,香而不呛,红亮不燥。8毛钱一碗,第一天8斤凉面顷刻售罄。工友的口口相传,让这碗诚意之作在尚无“热搜”的年代悄然走红。

下岗潮席卷而来之际,谭慧萍却逆流而上。1995年,45岁的她遭遇“一刀切”退休,反而全心扑进凉面事业,在厂门口租下小门面,灶台前升腾的热气与时代洪流形成鲜明对照——“二电机凉面”的名头日益响亮,有些人嗅到了商机,纷纷在此“扎堆”摆摊。

面对后来者,开山者谭慧萍毫无保留,将凉面技艺倾囊相授于川味小吃、天天美食等店家。

一碗面点石成金,带旺了整条街,“凉面师太”的尊称便在这烟火江湖中诞生。

匠心独运守古方

在华信市场的小店里,谭慧萍的双手仍在书写传奇。凌晨四点,她准时出现在操作间。碱水面上锅蒸后过热水,迅速用熟油掸面,之后迅速冷却,才能保持弹牙的口感。

红油是凉面的灵魂——菜籽油烧至七成热,缓缓浇入混合了多种香料的辣椒面,热油与香料碰撞出“滋啦”的声响,蒸腾的香气瞬间盈满整个后厨。

“凉面要好吃,酱料是命脉。”谭慧萍边说边调起她30年来摸索出的黄金配比:一勺蒜水打底,半勺姜汁提鲜,两勺芝麻酱裹住面条,最后浇上那勺灵魂红油。当晶莹的面条裹着酱汁入口,麻辣鲜香层层绽放,豆芽的脆、黄瓜的爽、花生的酥在舌尖奏响交响乐。

“这碗面是我童年的储蓄罐。”40岁的陈先生每周必来,他仍记得小学时攥着五毛钱硬币,踮脚在二电机摊位前的期待。

而对南下打工归来的李女士,这味道是故乡的开关:“火车到咸宁站,行李箱还没放下就先来吃面,一口下去,到家了。”

2010年,随着城市改造,二电机厂区日渐沉寂,谭慧萍将衣钵传给徒弟,却终究放不下这份手艺。

2019年,谭慧萍重出江湖,在华信农贸市场挂起“老字号”招牌。开张首日,20年前的老食客竟从武汉驱车而来。

一位当年的工友,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每次回咸宁必来店里坐坐,他说:“那时候,谭师傅这碗面,暖的不只是胃,更是心。感觉天还没塌,还有奔头。”

心灯不灭照炊烟

在女儿眼中,谭慧萍的手艺精髓远非秘方所能概括,而在于那份沉静专注的“心法”。

“她调酱时全神贯注的样子像在打坐,总念叨着‘料要足,心要诚’。这‘心诚’,就是她味道的根。”女儿感慨道。

这份近乎执拗的匠心,在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小店至今坚持所有配料手工制作:蒜水需现捣,才能保留辛辣的活性;姜汁滤网细密,反复三次,直到汁水澄澈无渣;就连那看似简单的花生,也坚持当日现炒、只为入口那瞬间的酥脆焦香。

这份坚守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坚韧。谭慧萍的亲家母道出了更深层的故事:最难熬的是那些年。白天在市场支摊子,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晚上回家,还要伺候中风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擦洗翻身、喂药喂饭,常常熬到后半夜。“可我从没听她抱怨过一句苦累,第二天天不亮,她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操作间了。”

生活的重担像无形的磨盘,却将她的意志磨砺得愈发坚韧光亮。

这份坚韧早已融入血脉。2021年冬天,谭慧萍腰伤旧疾突然发作,剧痛难忍,医生严令她必须卧床静养至少两周。家人强行把她“押”回家中休养。

然而,仅仅躺到第三天,谭慧萍趁家人不注意,自己偷偷绑上厚厚的护腰支撑带,步履蹒跚却又异常坚定地回到了华信市场的小店。

面对女儿心疼的责备,她只是平静地说:“老李头昨天特意打电话来问开门没……老顾客念着这味道,我不能辜负,躺不住啊。”

那一天,她几乎是倚着灶台调完了酱料,汗水浸透了衣衫,可当那碗承载着关怀与承诺的凉面递出时,她眼中的光芒比灶火更亮。

晚上11点,当宁静的夜色浸染华信市场,“师太”谭慧萍擦净最后一张桌子。玻璃罐里的红油映着灯光,褪色的搪瓷盆里,装着三十年未变的配方。谭慧萍仔细锁好店门,身后是空荡的桌椅。明天,这里又将坐满为一口乡愁而来的人们。

当谭慧萍步履蹒跚地走向市场尽头,她的影子在路灯下拉得很长很长,仿佛一根贯穿30载光阴的扁担,一头挑着川渝的麻辣江湖,一头担着咸宁的温热人间。

相关文章:

“凉面师太”谭慧萍的舌尖江湖 一碗凉面里的烟火人生07-24

咸宁市扫黑除恶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专题会议召开07-12

跨越5000公里的甜蜜!今夏伽师瓜首登佛山市场07-06

“丁香之城”邀您共续丁香诗行04-24

咸宁消防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宣传活动04-18

咸宁政银企合作共同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