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左权将军外孙沙峰与当地军地领导、基干民兵共同为左权母亲张氏扫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丁时伟 报道
春寒料峭的3月,一场跨越时空的祭奠在渌水之滨与太行山麓间深情演绎。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左权将军诞辰120周年之际,3月21日至24日,湖南省醴陵市与河北省邯郸市军地携手,以传统祭扫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母子重逢”。
故土寄情:基干民兵的红色接力
3月21日,醴陵市左权镇将军村黄茅岭左权将军母亲张氏的墓前,军地工作人员和左权红军小学的学生们列队肃立,一场简朴却庄重的取土仪式举行。
醴陵市人武部政委周明和左权将军外孙沙峰等军地人员整齐站在队伍前排,共同缅怀英雄的母亲。
左权将军外孙沙峰缓步上前,从黑色帆布背包中取出一个釉下五彩瓷坛——这是醴陵非遗传承人手工绘制的祭器作品。他缓缓俯身掘起一抔湿润的故土,筛去枯叶碎石,动作轻柔如捧珍宝。
“太姥姥,我回来看望您了,这次我将带着您的念想去看望姥爷……”沙峰抚着墓碑,轻声呢喃。
左权红军小学的学生们跟随民兵队伍将一束束黄菊摆在碑前,她们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格外鲜艳。
聆听沙峰诵读左权写给母亲的感人家书后,学生代表易芷琪眼眶泛红:“英雄走的时候,该有多想妈妈啊!老师说,我们今天的安宁,就是将军的‘成功的事业’。”
千里护送:山河作证的忠诚誓言
次日上午,载着故土的G6017次列车从醴陵东站启程,途经长沙南站换乘一路北上。车厢内,白色陶瓷坛被红绸包裹着,7名随行军地人员轮流值守。
1000多公里的路程,众人小心护着陶瓷坛,仿佛守护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途经武汉站时,列车长得知陶瓷坛的来历后,特意帮助腾出空间,供故土存放。途经郑州站时,几名退役老兵得知后,也自发加入护送队伍。

军地代表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开展纪念活动。
3月23日,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玉兰吐蕊。当醴陵故土护送队伍出现在陵园门口时,等候多时的邯郸军分区官兵和邯郸市第二十八中学的学生齐刷刷敬礼。
祭扫仪式上,醴陵基干民兵代表捧出竹篮,醴陵本土艾叶粑粑的清香与酱板鸭的辛辣交织升腾。
“将军,家乡的米酒还是当年滋味,您尝尝!”醴陵民兵杨云志的汇报声震松柏:“如今,醴陵经开区年产值突破千亿,沪昆高铁穿城而过,您的母校醴陵一中(原醴陵县立中学)去年又出了2名空军飞行员……”
沙峰已跪倒在墓前,颤抖着将故土撒向青石缝隙和墓碑周围。“姥爷,太姥姥来陪您了……”顷刻间,陵园内所有人员为之动容,啜泣声此起彼伏。
薪火相传:新时代的双拥答卷
微风拂过,仿佛低沉的哀乐。阳光为左权将军墓镀上了金边,那抔醴陵故土已与新生的春草融为一体。
从湖南醴陵到河北邯郸参加祭扫活动的醴陵市实验小学学生丁若曦说:“回到学校后,我要把今天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左权将军不仅是课本里的名字,他更是活着的信仰!”
“这场特殊的‘团聚’,不仅是对左权将军的缅怀,更是对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致敬。”醴陵市人武部领导说,“左权将军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今天这场特殊的‘团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英雄与家人之间的深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沙峰把从左权母亲墓地取得的故土撒向左权墓地周围寄哀思,象征将军母子团聚。
80多年前,左权将军血洒太行,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80多年后,一捧故乡的泥土,让英雄与母亲“重逢”。
“左权将军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唯有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一位前来瞻仰的老人说,在这片他们用鲜血守护的土地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而他们的故事,也将永远被铭记。
科技圆梦: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
祭扫结束后,一场特别的“重逢”在沙峰见证下上演。
工作人员将左权将军的戎装照、女儿左太北和左权母亲三人图像输入AI系统,母亲、儿子、孙女三代人的影像在屏幕上渐次清晰——将军的军姿笔挺如松,左太北和左权母亲的笑容温润如玉,背景中醴陵的渌江与邯郸的太行山奇迹般交融。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烈士陵园,这场跨越千里的特殊“团聚”也接近尾声。沙峰一行人带着对英雄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希望,缓缓离开。
故事还在延续。
连日来,醴陵陶瓷雕塑艺术家们正在忙着揉捏一团特殊的陶土——混合了左权母子墓前泥土的坯料在掌心流转。窑火升腾间,粗糙的陶土逐渐显现出母亲眺望的侧影与将军挺立的轮廓。
这件题为《团圆》的作品,制作完成后将永久安放在醴陵市烈士陵园。
相关文章:
跨越千里 湖南河北两地军地携手助左权与母亲“重逢”04-04
湖南旅游多措并举 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