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贵州承接东部产业"西"引力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1:47:00    

乌蒙腹地,一条横贯东西的"黄金通道"正破茧重生——昔日千沟万壑的喀斯特山区,如今被纵横交错的高铁网、高速路串珠成链,化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时空走廊"。

当长三角的纺织产业溯江而上,当珠三角的电子制造翻山而来,黔中大地正以"中国数谷"的算力优势、"清凉贵州"的生态禀赋、"贵人服务"的营商沃土,掀起一场跨越山海的产业迁徙。

近年来,贵州以稳岗就业促增收为抓手,聚焦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利用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车间,通过“引企、暖企、助企”行动,引进鞋类、服装、家具、玩具等“产业链短、就业带动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促进广大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更演绎着西部"筑巢引凤"的精彩故事。

搭建平台, “筑巢引凤”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黄浦江的春潮裹挟着太平洋的风,在东方明珠的倒影中泛起粼粼波光,3月11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贵州省投资促进局、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联合举办的“春满黔城,山河锦绣”贵州省纺织产业座谈会在上海举行,这座长江入海口的超级都市与云贵高原的青山秀水,此刻正被一根无形的丝线紧密缝合。

东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情报研究所所长王克斌表示:“近年来贵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具有政策支持明确、要素成本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及绿色发展的优势,有利于全产业链布局与高质量发展。”

产业“西进”的浪潮里,贵州没有做被动承接者。2024年,随着贵州纺织产业发展集团的成立,打响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第一枪”。纺织产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贵州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成立后贵州纺织产业发展集团迅速展开招商,与东莞、厦门、浙江、上海等地企业达成合作,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其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生长。利用共建园区的优势,全省各地制定招商引资专项计划,引进包装、鞋类、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将园区打造成劳动密集型承接地、聚集地;聚焦易地搬迁点,各地吸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工业、纺织工业、旅游小商品等生产企业和车间及物流配送的流通企业进驻安置区。

优化服务,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

入春后,贵阳宏胜恒枫饮料有限公司投建的全自动饮料生产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指挥员的哨声刺破空气,工人们披着清晨的阳光正奋力的工作着,机器的轰鸣加上水泥搅拌的声响,成为这个春天最妙的“交响曲”。

贵阳宏胜恒枫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顺旺每天都在查看着施工进度,他说道:“大家都希望工期加紧一些,能早日实现投产。从去年签约后,白云区就成立了项目专班,专项为我们做好项目服务,从营业执照到项目拆迁、用电用水,地勘、施工进场问题,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贵人服务’。”

营造良好发展空间,企业才会持续“加码”贵州。近年来,我省以暖心服务,推进企业投产,为企业精心提供“店小二”服务,省、市、县三级联动,打造集“企业商务服务”“企业诉求接处”“惠企政策兑现”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企业之家”,整合联动涉企服务资源,推动涉企服务资源更集中、渠道更顺畅、服务更专业,推动企业落地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擦亮“贵人服务”品牌,为落地项目和企业提供全程免费、优质快捷的代办服务,推动企业早入驻、早建设、早投产,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来黔投资产业项目,当这些跨越上千公里的“山河协作”在贵州落地生根,这片曾经被大山阻隔的土地,正以开放的胸襟,在东西部协作中,谱写新时代的“黔程似锦”。

强化保障,完善配套促发展

当东部的产业巨轮驶向贵州这片热土,迎接它们的不仅是苍翠群山间的辽阔天地,更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投资,贵州各地精心做好各项配套工作,完善水电、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企业保驾护航,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轻松上阵,快速投产;围绕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需求,引进相关产业链条企业,形成产业链完善、产业市场好的发展格局;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帮助企业开展人员培训,进行债权投资、设备租赁等合作,有效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精准措施,带来成果。德江县紧紧围绕建设“贵州鞋城”的目标,先后引导宏德、武士龙、龙威等多家制鞋企业落地投产,推进鞋底生产项目,延伸制鞋产业链条,健全完善制鞋产业链;安顺市投入资金 1350 万元支持荣瑷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实现年产值超 5000 万元,带动 300 余人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松桃县以共建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以乐嘉、巧积玩具为龙头的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打造劳动密集型玩具产业集群,提供就业岗位 5000 余个,累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1.3 万余人,促进群众增收 3.95 亿元。

从量身定制的“筑巢引凤”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贵人服务”,贵州多重举措破除产业转移的“梗阻点”,让产业动脉在昼夜间跳动。

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51万人,比上年增长1.2%。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41万人。从东部沿海的产业迭代,到西部山地的动能新生,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正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梁圣

三审 赵勇军

相关文章:

我省数字经济和工业项目精准招商势头足04-05

商务部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产业竞争力立案调查04-04

筑牢安全防线,威海交通开展全市在建公路水运项目开展消防安全专项督查04-04

搭建人才集聚新舞台,侨界青年企业家走进普陀主题活动举行04-04

兴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六项制度”检查04-04

稳中提质,创新赋能!汕头发布2024年上市公司发展报告04-03

受贿2147万余元!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原正厅长级干部唐林受贿、贪污案一审宣判04-03

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将在遵义举行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