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夏日微风拂过大地,广袤无垠的田野瞬间被唤醒,麦浪翻滚,金黄一片。在这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季节,中粮期货人也紧跟夏日的脚步,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夏忙”时刻。
他们或是行走在田间小道上,端详作物的生长态势,为农民增收带来“期货”方案;或是忙碌于办公区域、培训现场,为产融结合出谋划策,寻破局之道……繁忙的夏季农田,热火朝天的生产线,共同绘就出中粮期货夏日“丰收图”。
红枣:破困局、创新篇

红枣进入坐果期

红枣进入坐果期
六月的中原大地,阳光炽热,红枣产区迎来挂果的关键时期。在河南新郑、内黄等地,枣农们忙碌于田间,进行着疏果、防虫等工作,为丰收奠定基础。然而,红枣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加剧,“丰产不丰收”的困境亟待破解。
中粮期货河南分公司员工深入枣区调研,发现河南主产区红枣坐果率较往年提升15%,但高温导致落果现象频发。与此同时,阿克苏产区受春季低温影响,新季产量预计减少,推动期货盘面近月合约走强。除此之外,集中上市期的价格波动、仓储成本高企、现货交易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中粮期货创新推出“三维护航”方案:一是“保险+期货”兜底,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红枣价格指数保险,枣农支付少量保费即可锁定保底收益;二是仓单融资赋能,利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红枣期货仓单,为加工企业提供质押融资服务;三是贸易模式升级,场外期权赋能,设计“保价订单”模式,让企业锁定采购成本,枣农享受价格上涨红利。
与此同时,中粮期货河南分公司积极联合农业专家开展田间管理指导,通过“期货+气象”模型预警干旱风险,帮助枣农把握最佳销售时机。
在边疆地区,红枣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近日,中粮期货西北地区分支机构调研红枣坐果情况,协同中粮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中粮祈德丰商贸发挥“场内+场外”一体化优势,积极探索“1+N”的服务新生态,即以“1家核心红枣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发挥中粮期货“N项金融服务”聚合效应。
自红枣期货上市以来,其服务产业的功能已初步显现。红枣企业运用基差贸易、期权等工具的热情高涨,一系列举措,为红枣夏收提供全方位护航,助力枣农增收,推动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玉米:锁成本、稳经营
玉米是中国当前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大的作物,涉及万千农户,事关玉米的每一次政策调整和价格波动,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玉米期货应运而生。
作为“最接地气的期货品种之一”,玉米期货不仅连接着众多产业、企业,也连接着无数农户,如何真正让这一工具服务好广大种植主体,是行业一直关心的问题。
进入6月,夏日炎炎,骄阳似火,田野里玉米正茁壮成长。为进一步推动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粮期货辽宁分公司积极开展风险管理交流培训活动,围绕玉米产业链如何应用好自身交割库资源及期货衍生品工具,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一内容进行探讨交流。
从运用实际交割案例介绍交割业务的整体流程及各个环节的风险把控,到深度解析企业如何运用交割库资源、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拓展业务渠道,再到运用期货衍生品套期保值,助力企业锁定成本、稳定利润、保障可持续发展,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企业对期货工具运用的认知,更为企业稳健经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南。
油菜籽:研实情、促增收

油菜籽田丰收在望

对菜籽进行物理压榨
五月的江汉平原,微风轻拂,油菜籽迎来“夏收”季节,新季水稻“夏种”时令也如期而至。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传统的油菜籽种植区。近日,中粮期货武汉营业部走进江汉平原腹地——荆门市沙洋县,实地调研新季油菜籽生产情况。
武汉营业部通过对国际、国内供需的深入分析,精准评判从国际到国内再到种植农户的利润流转环节,秉持“摆事实、讲依据、给方案”的原则,为湖北本地菜籽加工收购企业提供专业的收储咨询意见及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案。这一模式不仅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更推动江汉平原的油菜籽走向全国,形成了“服务企业 带动产业”的良好局面。
豆粕:避风险、稳链条
我国是豆粕生产和消费大国,豆粕在饲料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大豆的生产和加工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种植面积、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豆粕的供应存在不确定性。
为了帮助相关企业和生产者规避这种供应波动带来的风险,豆粕期货顺势而兴,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以应对需求变动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
6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黄豆田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此同时,中粮期货人在长沙积极参与客户交流活动,共话“豆”链发展与布局:通过总结豆粕采购企业在基差点价实践过程中高发风险场景,匹配与之对应的期货及衍生品工具,规避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助力产业链企业行稳致远。
甘蔗:保甘甜、护丰收

生机盎然的甘蔗田

生机盎然的甘蔗田
六月的南国大地,阳光炽热如火,从南宁到崇左,从河池到来宾,甘蔗田里一片生机盎然。每一根笔挺修长的蔗秆,都在追逐着光与热,经历着从生长到糖分凝聚的盛典。
中粮期货员工深入蔗区调研发现,年初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甘蔗的出苗和播种。进入夏季后,尽管降雨增多,甘蔗生长有所恢复,但有效茎数量仍下滑,下个榨季单产可能受影响,蔗农收入也面临风险。
今年,广西地区探索实施“保险+期货+糖企”模式,这一模式既可以对种植户进行风险保障,又能鼓励制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做好风险管理。中粮期货南宁营业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联合其他同业公司,成功在来宾、钦州地区落地这一模式,用收入险为蔗农收入保“价”护航。目前,项目已提交至交易所立项。
多年来,南宁营业部以专业与担当,从蔗田泥土到期货数据终端,丈量着服务产业的深度与温度。下一步,将继续跟进项目进展,为白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棉花:稳产业、助发展

棉花陆续进入吐絮期

棉花陆续进入吐絮期
棉花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具有独特经济地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产量、消费量以及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1/4、1/3、1/3。
西北地区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凭借其优越的水土光热资源,以及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棉花产量持续增加。目前,该地区棉花生长已进入关键转折期,6月下旬进入打顶期,棉花开始转向生殖生长,这一阶段将决定今年的最终产量。
中粮期货西北地区分支机构加大了田间调研力度,协助涉棉企业灵活运用期货、期权策略,助力企业降低现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同时,以期现工具为抓手,提供更加多元的风险管理手段,提高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助力稳定棉花价格、保障棉农利益,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枝繁叶茂的中原枣区到油菜花盛开的江汉平原,从生机盎然的南国大地到广袤无垠的西北棉田,中粮期货人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他们凭借智慧与汗水,为盛夏田园注入独特活力,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展望未来,中粮期货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期货力量在广袤田野绽放更耀眼光芒。
作者:沐野
相关文章:
57家商户获授牌,让放心消费成为南澳旅游的“金字招牌”07-04
辛丰镇:坚持创新引领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06-28
诚信助力,以信致远 |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2025年全市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线上培训班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