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唱道: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
很多人会感慨“年纪大了一身病”
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跑
每天都过得心惊胆战
然而
在医生看来
很多不适并非疾病所致
而是“老了”
如果正确用药后可以控制好症状
那就属于“健康人士”的范畴
与此同时
过度检查和治疗不仅会使费用增加
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
以为是病了
其实是老了
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衰老来得悄无声息。衰老的影响,并非只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突然显现,而是在生命更早的阶段就开始逐渐显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特征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无不导致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反应的敏感性及精确性丧失。除了身体的不适,心理的变化也随之而来,当我们看不清食品的标签、听不清服务员的说话声甚至尝不出饭菜的咸淡时,失落、烦躁等感受也会占领情绪高地。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曾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老年“病人”来医院就诊,称“去年还能爬四五层楼,今年爬一层都很吃力”。经过问诊和初步检查,医生没有发现特殊情况,便告诉他这是年龄增长、体能下降造成的,不用治疗。
老人不情愿地离开了诊室,后来,郭艺芳听说他最终还是住院了,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
在医院组织的员工例行体检中,郭艺芳也曾被体检医生提醒,身上可见多处异常信号。对此,他没有任何诧异,随着年龄增长,“这些都是合情合理、预料之中的发现。”
人不可避免地要衰老,这是自然规律。然而,这些异常的症状、信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疾病。
无论是为了家中的亲人,还是为了正在老去的自己,我们都不妨多了解点衰老的真相,正视衰老,然后体面地走完生命的过程。
6种“病”不用过度治疗
每个人都需要正确认识并面对衰老,不必把衰老当病治,更不要和年轻人比数据。比如以下6类问题,其实都是身体老化的表现:
①肝囊肿、肝血管瘤
多数肝囊肿不长大也不癌变,定期进行彩超检查即可。肝血管瘤也是常见的良性病变,如果瘤体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医生提醒,要避免误食包虫卵导致寄生虫性肝囊肿。如果已经出现肝囊肿,酒精会促进其生长。普通人预防肝囊肿首先要预防感染乙肝、丙肝病毒。很多药物(如抗生素)会引起肝脏损伤,不可乱服。
②骨关节退行性病变
“退行性改变”是医学术语,通俗说法就是老化,比如腰椎、膝关节、颈椎退行性改变。它本身并非疾病,有时甚至是机体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变化。
如果在体检报告上看到相关表述,不必过度担心,如果疼痛影响了日常生活,则可以到医院相关科室就诊。
医生建议:控制体重可有效减少关节磨损;尽量提高肌肉含量;少跷二郎腿;避免长时间蹲着洗衣服;游泳是保护骨关节最好的运动,也可以选快步走、骑车等。
③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只要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危害,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减轻心脏负担,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发现有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则应尽早就医。
④血压值差距变大
心脏随年龄增长,会慢慢变得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发生舒张功能减退,再加上动脉血管变得僵硬,就自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⑤前列腺增生
男性到了40岁前后,前列腺开始出现组织增生。不影响生活质量一般不用治疗,若出现排尿困难或者起夜频繁的情况,就需要干预了。
⑥颈动脉斑块
可从30岁开始通过体检筛查斑块。若发现斑块也不必紧张,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可逆转,使其缩小或减少。
如何正确应对衰老?
衰老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进程,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态度,让自己优雅地老去。
保持乐观心态
心理学认为,衰老常常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当你觉得自己老了,放弃了“年轻”的念头时,身体就会向衰老的心态靠拢。
积极主动学习新的、需要较少体力就能完成的事物,能促使心态更年轻。
注意膳食平衡
膳食结构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
生活方式上,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舒缓压力、戒烟限酒并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健康体重。
坚持适量运动
随着人体肌肉量减少,预防跌倒和摔伤、改善平衡显得非常重要。
锻炼要循序渐进,可以选择强度不太大的全身性体育活动,如散步、快走、太极拳等。
每年一次体检
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或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
培养休闲爱好
有个休闲爱好,既可打发时间,也有助延年益寿。研究显示每天做爱好活动如阅读1小时以上的老人,更不容易发生失智。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
愿我们都能坦然面对衰老
享受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这些“老化”症状
你开始出现了吗?
相关文章:
亚洲首例!《三国恋》演唱者TanK完成心肝移植出院04-07
你没病,只是老了!出现这6种情况先别慌04-07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巡航04-07
超2亿人过敏,救命的方法都在这里了!04-05
一家6口全部中毒,2人进ICU!这种“野菜”千万别采04-05
早晚推腹5分钟 赶走“亚健康”和慢性病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