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云为笔绘就数字城市新图景 ——记全国劳模、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高级专家华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9:10:00    

来源:【中国电信】

黄浦江畔,数据洪流奔涌不息;摩天楼间,数字丝网纵横交织。在这座城市的数字脉搏中,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高级专家华静躬身耕耘二十三载,将云平台的代码织入城市肌理,以创新密钥开启未来之门。从世博会的首台中国电信云主机,到国内规模最大的省级政务云;从“五大新城”的数字底座,到杨浦滨江的数字孪生体,全国劳模、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高级专家华静以云为笔、以网为墨,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着通信人的担当。

破云:从机房夜班到数字先锋

凌晨两点的北泰电信大楼,华静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面前的电脑屏幕里,打开的文档显示着他为一家央企定制的AI应用方案,看着这份浸润着他过去两个月的汗水和心血的方案,华静不由吐出一口浊气、心里一阵轻松。

凌晨的上海,对华静来说已非常熟悉。这样加班加点的时刻,在他23年的职业生涯中重复了无数次。从普通工程师到全国劳模,华静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瞬间,只有一串串浸透汗水的数字,编织成上海数字化转型的隐形经纬。

2002年,同济大学毕业的华静踏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成为一名一线抢修员。彼时的他,不曾想到自己将亲历中国互联网从萌芽到腾飞的巨变。2008年,上海世博会筹备进入关键期,30岁的华静迎来职业生涯的

转折点——为10万名志愿者搭建服务管理平台。

“当时的服务器采购成本高,但世博会是临时项目,设备会后闲置会造成巨大浪费。”面对难题,华静提出“资源弹性,按需使用”的云计算方案。连续一个月,他吃住在机房,困了便在服务器旁和衣而眠。最终,中国电信首台云主机诞生,不仅解决了世博会的燃眉之急,更让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迈入云计算领域。这一刻,华静坚信这朵初生的“云”终将长成参天巨树。

此后,华静的创新步伐愈发坚定。2014年,他带领团队完成台资银行核心系统“上云”,探索金融云的商业化运营;2016年,他作为总技术负责人,参与建设国内首批双高可用性政务云——上海市电子政务云。面对三次推翻重来的标书、无数个通宵修改方案的深夜,华静用“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概括这段历程。最终,这一项目以最高分通过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其“双节点互为补备”架构成为国内政务云的标配。

2016年起,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华静的角色从技术攻坚者转向城市数字底座的“设计师”。他主导构建的市区两级一体化政务云体系,覆盖上海9个行政区,形成“1+N”协同模式,成为全国电子政务云的标杆。2021年,华静团队进一步将政务云与算力网络融合,为上海12345政务热线大模型提供从算力供给到推理应用的全栈服务。“政务云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城市治理的‘智慧心脏’。”华静说。

织网:夯实“五大新城”数字底座

春秋更迭,当年那株“云苗”已蔚然成林。

上海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到哪里,哪里就有华静的身影,随着上海“五大新城”建设深入,华静又多了一重身份——“五大新城”数字化转型评估基础设施组组长。

华静解释道,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成为上海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数字化转型怎样才算做得好”却是一个主观评判。为了更好地评估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华静走遍各新城,从各区大数据中心到重点项目工地都留下他的足迹和汗水,白天现场调研、晚上奋笔疾书,一个个日夜的积累转化为评估时的检查标准。从5G覆盖点到数字枢纽、工业标识数量……从此,只要通过检查一个个设备,就可以判断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情况。华静自豪地说:“通过拆解为可量化、可核对的标准,我们为上海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把‘游标卡尺’。”

华静在“五大新城”的工作不止如此,随着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打开市区两级政务云搭建格局,华静带领团队聚焦市场需求开展技术攻关,特别是在“五大新城”,从涉及民生民心的卫生云试点项目,到落实工业智造的落地项目,他在经济、生活、治理等领域打造了一批新场景,为“五大新城”夯实数字底座。

——临港新城,冬日的海风吹不散干事业的人的热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静作为临港“智慧交通”的项目经理,每天从市区往返临港140多公里,最多时一天要跑20多个工地,戴着安全帽,华静和工人们为临港“智慧交通”装上了“眼睛”。

——青浦新城,华静高一脚低一脚走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项目工地上,聚焦长三角规划指引与行业洞察的交叉点,在施工图纸上勾勒出数字脉络,为规划蓝图查遗补漏,为长三角一体化数据建设保驾护航。

——松江新城,华静走进G60科创走廊的一家家企业,发挥运营商大数据方面的优势,融合更多第三方数据,促进政务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融通汇聚。通过对科创走廊内密码产业园区的调研,更是激发了华静在政务云里引入量子密码新兴技术保障网络安全的灵感。

——奉贤新城,在化妆品公司集聚的东方美谷,华静为园区数字化建设做了次深度“体检”,提升当地营商环境;在奉贤上海化工区,华静带领团队提供“化工云”解决方案,为危化品存储、管理提供了新帮手。

——嘉定新城,华静参与了嘉定卫生系统云平台项目,曾经主导设计上海市“健康云”项目的他再度发力,此前做市级平台积累的经验在嘉定再度得到应用,打通医院间的间隔,提升嘉定医院信息化水平。

作为产业数字化急先锋,过去几年,华静奔波在“五大新城”,推动着数字化转型与新城规划建设全过程衔接,实现新城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为强化数据要素赋能“五大新城”先行实践,并推动数据要素工作布局做出了示范引领。

传灯:数字长河里的摆渡人

同济大学曾是华静年轻时学习的地方,二十年后,这里又成了华静为数字建设注入新动力的前行基地,他参与编撰的《城市数字孪生导论》成了同济大学的课本;学生的科技竞赛,也吸引了他作为导师给予指导。

回到校园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更好前行。“校园是科技的前沿阵地,产学融合才能让技术扎根现实。”数字孪生、多维城市、时空数据……这些似乎来自未来世界的科幻概念帮助华静进一步实现数字转型应用。华静打造了覆盖全量化时空数链融合中枢、全智态时空数脑控制中枢、全域化时空服务感知中枢的"三中枢"的分层架构,为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治理、模型计算、量子保密通信、态势感知等数字孪生场景综合底座支撑服务——投影幕布上的杨浦滨江数字孪生体仍在流转:百年工厂的红砖墙内,传感器如神经网络密布;量子城域网的保密通信网关为网络大门加上一把无法破密的强力锁,一切宛如数字与现实的二重奏,而华静就是一位最好的指挥。

不仅自己钻研突破,华静还是“数字长河里的摆渡人”,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他积极向企业内外培训赋能、分享案例;他还参与开发制订了中国电信集团数字化转型课程体系及培训体系,课程在各省推广讲授,先后培训职工上千人,带教徒弟近百人。

“劳动的价值,在于用技术创新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在走上全国劳模的表彰舞台时,华静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机房值夜班的青年——那时他总爱仰望城市的璀璨灯火,而如今他成为点亮数字明灯的人。

本文来自【中国电信】,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以云为笔绘就数字城市新图景 ——记全国劳模、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高级专家华静04-29

百年沪味入蜀,南翔馒头店西南首店开门迎客04-29

总投资22.43亿元!又一大项目在鄂尔多斯开建04-29

重庆创建“九治”生态治理体系04-29

中国石化年产3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 助力新材料产业升级04-29

天津市正研究推出“算力券”政策 用于支持企业购买智算或超算服务04-26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重庆“实践清单”来了04-25

【世界读书日】“书香浸润韩原 代表携手前行”韩城市人大代表读书分享会成功举办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