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爱笑了,话也多了,之前确实是我们疏于管教,耽误了孩子……”9月1日,古交市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小张及其父母进行家庭回访。一直暂居在亲戚家的小张,不久前被父母接至务工地生活。“现在和爸爸妈妈、弟弟朝夕相处,心里很踏实。”在社区矫正期间曾频繁“出状况”的少年,改变已悄然发生。
少年小张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只好暂居在舅舅家,由舅舅和外婆作为他的监护责任人。初次来到古交市社区矫正中心报到,总是低着头、缩着肩的小张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入矫后,工作人员发现小张情绪低落,时常深夜在街头独自徘徊,回到舅舅家也很少与亲人主动沟通。懵懵懂懂、无处倾诉是大多数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最初状态,工作人员多次找小张谈心,引导他慢慢接纳自己,学会表达感受。随着交流的深入,小张逐渐敞开心扉,小声地说出:“我觉得爸爸妈妈对我失望了……”
原来,小张的父母在外务工,无形中拉远了与孩子的距离,而二胎出生后因年幼被夫妻俩带在身边,占据了他们打工之余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误入歧途的小张觉得自己做了错事,更不配得到父母的关爱,再加上寄人篱下的失落情绪,他十分孤独无助,对社区矫正充满抵触。
了解到小张的真实想法后,工作人员与其远在外地的父母取得联系,并多次反馈孩子的心理动态与生活近况,剖析目前情况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一番深思后,小张的父母认识到忽视家庭教育的后果,打消了无法兼顾照看两个孩子的顾虑,表示愿意承担监护责任。今年8月,在古交市社区矫正中心的协调下,小张接受社区矫正的执行地变更至父母务工所在地,并被父母接到身边团聚。
“我想继续读书,至少好好学一门手艺,一切都是新的开始。”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小张对未来充满信心。
短 评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我们在外打工,哪有时间管他?再等等……”“本打算再等两三年,就把他接过来生活……”在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小张的成长故事中,等待占据了不少篇幅。
每个“问题少年”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问题家庭”。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极为关键且特殊,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三观”仍在形成,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他们的人生刚刚起步,却因一时的失足偏离了正轨。究其根源,不乏家庭教育和监护的缺失。
生活不易,在外打拼尤为艰辛,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仅仅履行抚养义务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塑造未成年人性格和行为习惯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帮助迷途的孩子修复破损的青春,需要法律的兜底、社会的合力,更立竿见影的是家庭教育的归位。改善家庭关系,重塑相互扶持的港湾,以父母的转变带动孩子的改变,给足来自家庭的底气,终能帮助他们在迷途中看到光,在困顿中找到路。
太原晚报 记者 辛欣
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归位 迷途少年重拾生活信心09-05
揪心!女子悬赏上海市区一套房,寻找六代单传被拐儿子,最新进展!08-27
开学在即 医生提醒孩子这个检查要做了08-23
党建引领聚民心 小板凳上话治理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