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未来之城如何打造“未来教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7:59:00    

便捷智能 改革创新 开放共享

未来之城如何打造“未来教育”

4月25日,雄安容和金源小学校长陈晓辉与老师们在学校进行教学研讨。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4月14日,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学生在机器人教室内组装测试机器人。 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摄

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走进教室,北京的名师通过网络平台讲授课程;操场上,智能设备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为他们量身定制运动方案;放学后,可参加机器人、舞蹈、绘画、轮滑等丰富多样的社团……

在雄安新区,学生们的上学体验“妙不可言”。8年来,雄安始终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加快构建具有未来之城气质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在这里,教育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便捷智能、改革创新、开放共享,具有独特气质的“未来教育”,以崭新的范式培育高素质人才,为这座城市的拔节生长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4月15日7时30分,雄安容和金源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思涵坐上父亲的自行车从小区出发,仅用5分钟,便到了学校门口。“学校离家非常近,有时我也和同学步行去上学,走路最多10分钟。”李思涵说。

在雄安,教育资源的触达速度以分钟计算。据介绍,雄安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28所,新建片区全域构建起“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的15分钟生活圈,孩子们上下学非常便捷。

“家门口的学校”在成为现实的同时,雄安对学校的功能进行超前设计,学校的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遵循学习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在新建学校按1∶1比例配建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风雨操场、小剧场、报告厅成为标配。”雄安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建立了智慧教育云平台,探索“e管理、智设施、便体验”的智慧教育体系,推广平板精准教学教室,为学生特色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4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的“平板教室”,浓浓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大家看一下,第九题的正确率不高,才40%。”生物老师刘琳指着大屏幕上的错题数据图对全班学生说。

学生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与大屏相连通。大家点开题目,听老师讲解。

“我们学校采用了精准教学智能系统,学生都有一台平板电脑,并接入了系统。”刘琳告诉记者,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作业和测试后,系统能高效地显示出正确率、错误率、作答质量等数据,老师能一眼看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把教学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不止精准教学,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还落地了双师课堂、远程教研、虚拟实验室、智慧体育等多种智慧教学场景。

在双师课堂上,北京的名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讲授课程;在虚拟实验室中,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观察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在智慧体育场景中,学生跳绳一分钟能跳多少下、跑步速度有多快、做体操时心率如何,都能被智能设备监测记录,数据用于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运动方案。

“智慧教学场景的落地,为老师们提升教学质量充分赋能,也为学生们实现全面发展插上翅膀。”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校长胡友永说。

改革创新为“未来教育”探路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8年来,雄安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从理念改革,到课堂改革,再到教学改革……具有创新特质的“未来教育”让学生们得到全面发展。

4月1日,雄安新区教育局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组织20万雄安中小学生携手京津冀大学生同上一堂“未来之城·时代答卷”大思政课。课程采取数字微课形式,组织大中小幼师生深入未来之城开展实景教学,用脚步丈量雄安8年来的成长轨迹,以影像记录城市发展的脉动。

“在这堂大思政课上,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梦想与实践。未来,我愿与雄安一起,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雄安校区初一年级87班学生许铮说。

这堂20万学子同上的大思政课,正是雄安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8年来,雄安始终坚持应用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我们深耕课堂主阵地,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雄安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教育持续深化课堂改革,启动“雄安好课堂”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发展特色教育,配备个性化、特色化教学设施设备,开设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科技等特色课程,打造“一校一品”校园,“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雄安容和金源小学在德育上的创新,彰显了雄安教育改革的活力。该校推出了“双向奔赴山海行”行动,与全国30个省份的34所学校“手拉手”,携手开展主题活动,一起上思政课,共同打造跨学科融合课堂。

通过网络平台与辽宁抚顺雷锋小学一起参观雷锋纪念馆,学习雷锋精神;与海南三亚的人大附属小学共上一堂生态课;与云南昆明的棕树营小学共同开展“中华美食”课,两地的学子化身“小小美食家”,手绘菜谱、讲述美食……

“通过‘手拉手’,将距离缩为零,让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碰撞,既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又有利于孩子们更好地成长。”雄安容和金源小学德育主任李靖玉说。

开放共享推动教育质量上台阶

“未来教育”还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8年来,雄安通过“开门办教育”,持续加强与全国各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推动教育质量不断上台阶。

“如何让北京家长更好地了解雄安教育的发展情况?”“怎样进一步加强家校社共育?”……3月21日,在雄安新区教育局举办的第一次“雄安·教育恳谈会”上,来自疏解企业、高校等单位的9名代表开门见山,纷纷提出问题。雄安新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对问题进行一一答复。

每月一次的恳谈会,搭建起雄安新区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平台,广泛吸收各行各业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共同推动雄安新区教育工作上台阶。

恳谈会的举行,正是雄安教育开放共享特征的体现。8年来,雄安持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加强与全国各地教育资源的合作,形成汇聚资源、蓬勃发展的态势。

引入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雄安以京津冀三地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为支撑,以北京市3所“交钥匙”学校、4所“组团式”合作办学学校为引领,与京津冀74所优质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将京津冀名校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植入雄安,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9月,北京市三所“交钥匙”援建学校顺利开学,京雄两地校区通过双师课堂、“一对一”教师结对、赴京跟岗培训等形式,实现了京雄校区资源共享。2024年5月,北京市4位知名校长在雄安落户领航名校长工作室,天津市“三校一园”与雄安4所学校开展合作。

加强教育教学合作交流。雄安新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雄安新区加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牵头组建的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在课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评价学生各环节交流经验、共谋创新。雄安新区还积极承办教育部主办、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办的“基础教育雄安高端讲堂”,邀请全国知名校园长定期到雄安举办专题讲座,目前活动已开展10期。

汇聚五湖四海教育人。据了解,雄安新区面向全国选聘优秀校园长和教师,目前已引进44名优秀校园长,招聘3200余名教职人员,为雄安新区教育发展注入鲜活力量。与此同时,雄安新区还引入芬中教育协会、北京幼师集团、北京爱弥尔教育等社会力量办学,形成教育多元化供给模式。

从“15分钟教育圈”的物理构建,到智慧课堂的范式创新;从跨区域协同教研,到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融通……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以开放共享为底色,雄安新区打造的“未来教育”,既让每个“雄安娃”充分释放潜能、实现全面发展,又持续书写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

未来之城如何打造“未来教育”04-30

学生举报“学校饭菜有蛆”遭辱骂!当地教育局回应04-28

昆明眼科医院携手亮睛工程守护沙朗学子光明未来04-27

张雪峰谈“读研红利还剩多少”:话题让人焦虑,有的专业不读研不行04-26

升温!四川明日启动“奔3”之旅,“五一”大假有点热04-26

即日起,许昌7条公交线路临时绕行调整04-25

西安育才中学成功举办“高校进校园”生涯规划专题讲座04-25

连接余姚慈溪 这条城市快速通道有重大进展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