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中职学生进行设备实操学习。

阳春中职通过产教融合方式生产的咖啡机旋钮。

阳春中职校区俯瞰图。受访者供图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加重视,近年来,阳春市以中职院校建设为抓手,以重点产业为导向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
近日,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称“阳春中职”)传来捷报:在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职教高考)中,该校19名学子被本科院校录取,超过历年录取人数总和,文化科总分上本科线达34.8%,大专上线率连续五年达99%以上,实现突破性增长,创阳江市中职学校本科录取率新高。
同时,在2025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该校学子斩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创下近年参赛最佳战绩,成绩位居粤东西北地区中职院校前列。
升学与竞赛“双丰收”,取得一系列亮眼成果的背后,是阳春中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阳春中职以“成人、成才、成功”为教育特色,通过升学拓渠、竞赛赋能、产教融合三大引擎,在职业教育赛道上加速向前。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罗天
通讯员 谭越 曹盘峰
升学拓路▷▶
打通学生上升通道
推动中职升学渠道拓宽,既是纾解中考“分流”焦虑的关键举措,更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家层面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普同等重要”定位,职教高考制度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体系重构升学标准,为技术技能人才打通更多升学渠道。
近年来,阳春中职持续优化职教高考备考体系。2025年,该校针对“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模式,组建了由骨干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备考团队,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和模拟实战训练,助力学生实现升学梦想。
中职升本科不单只看文化分,还需要校考、证书三结合。2025年,阳春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幼儿保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服装设计、中餐烹饪等专业共47名学生参加本科校考,共有19人被录取,其中1名学生还获得校考第一名的好成绩。
作为广东省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院校,阳春中职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校开展三二分段试点专业。学生先在阳春中职学习3年,通过转段考核后在对口大专院校再学习2年,5年时间可以取得全日制大专学历。此外,阳春中职正在与广东海洋大学谋划共同开展2025年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近两年,阳春中职通过三二分段培养向高职院校输送517名学生,其中许多学生获省级技能竞赛奖项。目前,该校三二分段合作专业已扩展至14个,年均向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近400人,升学率达90%,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竞赛赋能▷▶
培育优秀技能人才
3月13日,2024—2025学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式烹饪项目(团体赛)落下帷幕,阳春中职22级烹饪三二分段班的学生以一桌“漠阳膳韵养生宴”征服了现场评委,从全省5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全省第九名)。
比赛中,该校学生深入挖掘阳春当地特色食材,如药用价值极高的春砂仁、粉糯的陂面淮山、肉质鲜美的圭岗凼仔鱼、营养丰富的狗仔豆和云帘鸭等食材,巧妙地将这些食材与粤菜烹饪技法结合,打造出一桌既美味可口,又兼具食疗功效的养生盛宴。
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竞赛机制有效融合了理论与实践,通过“岗课赛证”融合培养模式,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转化为竞赛项目,促使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
此外,阳春中职学生在2024—2025学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项目(团体赛)中获二等奖(全省第十名),在“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团体赛项目中获二等奖,成为该校以竞赛赋能人才培养的又一印证。
近年来,阳春中职构建了“校级—市级—省级”三级竞赛培养机制,将竞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阳春中职深入贯彻“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自2015年至今已累计组织1000余名学生参与省市各级人工智能类竞赛,相继在第五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智能机器人工程应用赛、省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荣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88项。通过以赛促学,学生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突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产教融合▷▶
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近日,记者走进阳春中职“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内看到,学生们正专注地操作着数控车床,为某知名咖啡机品牌生产一批304不锈钢材质的金属旋钮零件。只见同学们熟练地调用预先编制的代码程序控制机床主轴,硬质合金刀具在冷却液飞溅中切削出旋钮的防滑纹路,不一会儿就生产出一批成品。
在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数控编程、多工序协同加工等核心技能,还需运用软件优化刀具路径,缩短单件加工时间,提升良品率。这种“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生产情境中锤炼出从图纸解读、工艺设计到质量管控的全链条能力。
数控机床是阳春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为深化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阳春中职与阳春乾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校内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该基地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联合授课,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将承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学生可参与产品研发、设备调试等环节,毕业后优先入职企业技术岗位。
当天,在阳春中职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里,22级数控三二分段班的学生正在一丝不苟的组建机器人。教室另一边,另一名学生正以程序控制一架小型无人机稳稳升空,沿预设路线绕过模拟厂房障碍物,并精准降落在目标区域。
阳春中职机械电子部部长李永良表示,该校机电部总共有四个专业,涉及数控、模具、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主要培养学生对于AI机器人的兴趣,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据悉,阳春中职自2015年起便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教学团队,系统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开设人工智能基础、Python程序设计、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设备安装与调试等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学校还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专业师资团队赴22所中小学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和科普宣传,累计服务师生达2000余人次。
近年来,阳春中职培养了一大批职业岗位技能型人才,成为助推阳春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智”造基地。作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该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办学核心指标,成为“支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办学实力位居粤西前列”的中职学校。该校共取得涵盖学校、专业、课程与教材、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技能竞赛、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荣誉和成果262项,其中国家级48项、省级214项。
阳春中职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职教高考+三二分段+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四位一体育人模式,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匹配。目前,该校2025年招生工作即将启动,预计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超2500名技能型人才。
统筹:黄韬炜 罗超静 陆祖河 罗天
相关文章:
以赛促学 锻造新时代音乐教育人才04-24
内蒙古高校获批新增本科专业点19个04-23
升学竞赛“双丰收”学生毕业出路广04-23
乐见高校宠学生 “卷”出新高度04-23
新增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哈工大发布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办法04-22
山西省中职新增及撤销专业名单公布04-21
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思政引领力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