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面对特朗普关税战,中欧经贸关系如何协同合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1:31:00    





面对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提出的一系列关税举措,中国和欧洲在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找到了更多共同基础



文|《财经》记者 江玮

编辑| 苏琦


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以关税为代表的一系列风暴,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欧洲与中国走得更近。

在最近结束的对华访问中,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与中方探讨了如何推动欧中关系迈向新路径,法国外长巴罗则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法中双边关系。

“我们必须确保欧中关系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无论是贸易往来还是投资,都应实现对等的市场开放。我与王文涛部长进行了重要交流,探讨如何推动我们的关系迈向这一新路径。”3月28日,谢夫乔维奇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中国商务部在同一天发布消息,王文涛与来访的谢夫乔维奇举行会谈,双方坦诚、深入、务实地交换了意见。

这是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成员对中国的首次访问。2025年,欧盟与中国迎来建交50周年。几乎与谢夫乔维奇访问北京的时间重叠,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长兰热尔、法国外交部长巴罗近日也先后到访中国。西班牙政府发言人则宣布首相桑切斯将在4月访华,这将是他两年多的时间里第三次访华。

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宫后,欧盟与美国在拜登任内得到修复的关系再次遭受打击。在特朗普已经宣布的对钢铁和铝产品以及汽车加征的关税中,欧盟都未能幸免,也很难逃过特朗普即将在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近日对《财经》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及在政治上对欧洲支持的转变将让欧洲别无选择,欧洲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美国加征关税的情况下,欧洲和中国发展伙伴关系的机会增加了。”他说。

今年1月和2月,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和对欧盟各国外交使团发表讲话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谈及对华关系的态度有所软化,她称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贸易和投资关系。

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看来,虽然欧盟试图与中国在经贸关系上缓和,不想两线作战,但按欧洲领导人的说法,欧盟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复杂,不是“非黑即白”,他们想最大限度地争取对欧方有利的。

“在特朗普对欧盟态度180度大转弯的情况下,欧洲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从战略态势而言,欧洲希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因为它不想两线作战,希望中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它一起抵御经贸方面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但另一方面,欧洲又有自己的固有思维,包括对中国一定程度的去风险,要中国让步……对欧洲而言,美欧关系仍然比中欧关系更为重要。”丁纯对《财经》表示。

丁纯指出,虽然冯德莱恩释放出缓和信号,但关键要有实际的举措来推动,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争端,或如可能的话,更进一步触及当下停滞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后续进展可能性等。

美国关税的共同威胁

面对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提出的一系列关税举措,中国和欧洲在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找到了更多共同基础。

据新华社报道,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见谢夫乔维奇时表示,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欧方一道,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对话交流,妥处经贸分歧,扩大相互开放,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并共同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谢夫乔维奇则表示,中国是欧盟的重要合作伙伴,愿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深化欧中经贸合作,赞同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

会谈结束后,谢夫乔维奇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我们在解决双边和全球问题以及分歧问题方面有着共同利益。中欧合作的质量不仅影响我们的产业,也关系到全球经济。”

据欧盟委员会3月31日发布的消息,谢夫乔维奇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商务部长王文涛、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就如何改善和重新平衡欧中贸易与投资关系进行了讨论,讨论内容涉及公平竞争环境、市场准入问题和电动汽车供应链领域的投资等。

中国欧盟商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欧盟与中国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双方能够展开高层对话是一个积极信号。这是谢夫乔维奇作为欧盟贸易委员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将为未来双方的互动建立总体框架。

在谢夫乔维奇展开对北京的访问之时,法国外交部长巴罗到访北京、上海两地。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见巴罗表示,中法都是自由贸易、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两国的经济利益紧密交融,双方要共同抵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继续本着开放态度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互补优势,为两国经济发展不断增添动力。

巴罗则表示,法方始终坚持战略自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支持欧中在经贸等领域加强对话合作,妥善处理双方关切,拓展更多积极议程。3月27日,巴罗在北京语言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此次访问传达的信息很简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法中双边关系。这一合作将有助于地缘政治稳定、繁荣以及地球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将两国关系推向新的高度。”

他表示,在当前形势下,欧洲愈发坚定地强调战略自主,相信欧中双方可以继续深化伙伴关系,跨越差异和分歧。

巴罗访华期间,中法两国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承诺双方将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加强绿色低碳合作。声明中提到,虽然一些国家从科学共识上倒退、从多边机构退出,但这只会让中法进一步坚定决心并加强行动。

在到访北京之前,谢夫乔维奇刚刚结束了对美国24小时的旋风访问。他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会面,希望通过谈判就美国征收的钢铝关税和即将到来的对等关税达成解决方案。在谢夫乔维奇访问美国之前,欧盟已经宣布将对美国钢铝关税的反制措施从原定的4月初延期至4月中旬执行。

谢夫乔维奇表示欧盟的优先事项是公平、平衡的协议而非不公正的关税。但他并未能够劝说美国放弃对欧盟加征关税。在他离开华盛顿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的汽车和部分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其中包括美国从欧盟进口的汽车。

美国是欧盟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冯德莱恩3月26日发表声明,对美国加征汽车关税的决定“深感遗憾”。她强调,汽车产业是提升创新、竞争力和高质量就业的产业,大西洋两岸的供应链已深度融合,关税对美国和欧盟的企业不利,对双方的消费者更不利。她表示,欧盟坚持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同时确保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上海纽约大学金融客座教授米凯莱·杰拉奇对《财经》表示,关税对美国经济不利,特朗普终究会认识到这一点;欧洲打算用关税做出回应,但欧洲没有意识到关税不会起作用,陷入了同样的错误。

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夏添恩(Tim Summers)看来,欧洲政策制定者还未真正想好如何在不同领域应对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个任期,不仅仅是关税,还有乌克兰、气候等问题。

“我认为中国有很大的机会改善与欧洲的关系。”夏添恩对《财经》表示。他分析说,自从特朗普2025年初上台以来,欧洲处于一种震惊的状态,不太确定如何应对。虽然中国与欧洲之间还有很多问题,这使得中欧关系的改善具有挑战;但与过去几个月相比,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能有了更多空间。

中欧贸易争端

在面对美国关税共同威胁的同时,中国和欧洲之间也有自身的贸易争端留待解决。

去年10月,欧盟公布对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5.3%的关税,为期五年。

杰拉奇指出,欧洲不知道如何计算补贴,认为低价就是补贴。“他们陷入了一个陷阱,认为如果产品更好,更物超所值,那就意味着补贴。”他表示欧方的结论站不住脚,中国可以诉至世界贸易组织。

去年11月,中方已经将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终裁措施起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与此同时,中国也与欧盟就取消反补贴税展开了谈判,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欧盟委员会3月31日发布的消息透露,双方同意就涉及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所有贸易和投资问题开展一次对话,以确保其为欧洲的长期竞争力和高质量就业做出更大贡献。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近期对《财经》表示,欧盟对谈判持开放态度,在布鲁塞尔和北京举行了很多对话,但还没有达成协议。“我们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任何协议的效果都要等同于我们征收的反补贴税。”他说。

根据欧盟委员会去年10月公布的终裁结果,欧盟对三家抽样公司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18.8%和35.3%的反补贴税,合作企业平均税率为20.7%,未合作公司则面临35.3%的税率,特斯拉则得到了7.8%的单独税率。在此番加征反补贴税之前,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的关税税率为10%。

庹尧诲强调,欧盟对中国生产电动汽车设定的反补贴税率具有针对性,基于不同公司的补贴幅度和调查合作程度而定,而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设定的关税是统一的,比如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土耳其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高达40%。他指出,2023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电动汽车占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比例不到1.8%,因此反补贴税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并不大。

欧盟数据显示,中国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欧盟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高达7300亿欧元。

杰拉奇表示,虽然欧洲企业希望继续发展全球供应链,但欧洲政府觉得如果欧洲经济过于依赖中国供应商,他们将失去控制权。“政府希望重要的战略工业在国内生产,问题在于欧洲无论是在电动汽车、电池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都落后了。”杰拉奇说。

中国车企试图通过增加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来应对关税冲击。比亚迪已于2023年12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设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奇瑞则选择在西班牙投资设厂,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公司也在欧盟建厂。

欧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FDI)达到过去五年来的最高水平,累计投资额达1850亿欧元;同期,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保持稳定,累计投资额为1840亿欧元。

据葡萄牙媒体报道,陪同兰热尔访华的葡萄牙经贸投资促进局局长里卡多·阿罗札将推动旨在吸引中国投资的行动,探索两国在电动汽车和能源等创新和战略领域的合作机会。

在欧盟去年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投票中,葡萄牙投了弃权票,并表示欢迎中国在这一行业的投资。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之一,中国的中创新航上月宣布将在葡萄牙投资20亿欧元,建造一座超级工厂,预计工厂将于2028年投产。

丁纯指出,面对关税壁垒,企业通常会通过在当地投资设厂化解,之前日本车和韩国车进入欧洲也是如此。但投资落实的过程比较复杂,欧盟在技术转让、雇佣当地工人等环节都想提出其要求。

欧盟委员会贸易司总司长魏阳德(Sabine Weyand)近期表示,欧盟对简单组装、没有附加值和技术转让的投资不感兴趣,并称欧盟委员会拥有“促进这种投资的工具”。

此外,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对匈牙利的比亚迪工厂展开外国补贴调查。调查目前处于初步阶段,依据的是欧盟2023年生效的《外国补贴条例》。如果欧盟最后认定比亚迪在当地的工厂受益于非欧盟国家政府的补贴,可能迫使其出售部分资产、降低产能、偿还补贴和支付罚款。

法国支持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外长巴罗此次访华,除了加强中法两国关系,另一重要任务是说服中方暂停或取消对法国白兰地的临时反倾销措施。

去年1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并于2024年8月作出初步裁定,裁定由于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去年10月,中国宣布对自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征收30.6%至39%不等的临时关税。同年12月,商务部表示将本案的调查期限延长至2025年4月5日。

中国是法国干邑白兰地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根据法国国家干邑酒行业管理局(BNIC)的统计,2024年法国干邑白兰地对中国的出口额相比2023年下降了近四分之一。巴罗说,法国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战,主张就贸易问题进行对话。他表示支持谢夫乔维奇访问中国,希望就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征收关税找到迅速解决方案。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时,巴罗透露,中国对法国干邑的反倾销调查有望再延长三个月,从而为法国干邑行业赢得“喘息空间”。

另一方面,如果欧盟在4月中旬对美国钢铝关税实施反制措施,对美国的波旁威士忌征收50%的关税,法国的干邑白兰地将面临特朗普威胁的200%关税。

图片

责编 | 张雨菲

图片

相关文章:

亚美尼亚总统签署法律 允许该国加入欧盟04-05

亚马逊即将发射 “柯伊伯计划”首批卫星04-04

共植新绿 建设美丽中国04-04

刚刚,大跳水,原油直线下跌!本周资金抢筹股出炉,4股净流入超5亿元04-04

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石破茂:这是一场国家危机04-04

3月中国公路运输市场整体呈加速恢复态势04-04

综述丨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大规模裁员引质疑04-04

深夜闪崩,全线暴跌!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