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
早年他和苏秦一起拜鬼谷子为老师,
学游说之术,苏秦自认比不上张仪。
点评:「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提倡合纵,即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鬼谷先生」又名王诩,道号玄微子,世称鬼谷先生,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鼻祖。有弟子四人:庞涓、孙膑、苏秦和张仪。
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张仪对他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不?”
他的妻子笑着说:“你的舌头还在呀。”
张仪说:“这就够了。”
点评:张仪曾经与楚相昭阳一起饮酒。席间,楚相丢了一块玉璧,门客挑拨说:“张仪贫穷,品行不端,一定是他偷的。”
于是,楚相就把张仪抓了起来,严刑拷打。张仪始终不承认是他偷的。无奈之下,楚相就把张仪释放了。张仪回到家里,他的妻子悲愤地说:“你学什么游说之术啊,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张仪却不以为意,认为只要他舌头还在,就有发达的机会。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张仪以老朋友之故来投奔苏秦,希望能够求得好处,
不料却被羞辱,大怒,想到诸侯中没有可侍奉的了,
只有秦国能够侵扰赵国,于是,张仪就来到了秦国。
点评:张仪本来想游说楚王,结果却被楚相诬陷。就在这时,老朋友苏秦派人来找张仪。张仪觉得是好事,便欣然前往。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等他来到赵国,却不受苏秦待见,还将他赶走了。实际上,这是苏秦有意为之。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我担心他会因为小利益而不能成就大功业。
所以,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发他的意志。
点评:苏秦道明赶走张仪的原因,是想要激发他的意志,期望老同学能够不被小利所迷,建立大功业。
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挟制着周天子向天下发号施令,
天下各国就没有谁敢不听从的。
这才是王天下的大业啊!
点评:秦国的附属国莒国和蜀国打仗,莒国派人求援。秦惠王想要讨伐蜀国,却担心韩国来犯。但是,若先讨伐韩国,再讨伐蜀国,又担心出师不利。遂找来张仪、司马错等人商议。
司马错主张先攻打蜀国。而张仪却主张先攻打韩国,认为这样可以直逼东周都城郊外。到那时在获取周朝的九鼎之宝,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要想国家富强,一定要先开拓疆土;
要想军队强大,一定要使百姓富足;
想要统一天下,一定要能广施恩德。
点评:司马错主张先攻打蜀国,因为能轻易获取蜀国土地。而且,开拓疆土是让国家富强的重要一环。秦惠王认为司马错说得很对。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羽毛虽然很轻,积聚多了却能使船沉没;
货物即使很轻,装载多了也能折断车轴;
众口所毁之事,就是金石也能销熔;
谗言诽谤多了,骨肉之亲也会消失。
点评:「铄金」本义是熔化金属,引申为诋毁某事。「销骨」指骨肉亲情被熔断、消失。
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
三晋出了很多懂得权宜机变的人物,
那些主张合纵连横的大多是三晋人。
点评:「三晋」即韩、赵、魏三国统属的地区。「从衡」即纵横之策,主张联合其他诸侯国对抗秦国。「强秦」即连横之策,张仪提倡的外交手段,与纵横相反。
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
张仪的行为比苏秦过分得多。
然而,世上之所以厌恶苏秦,
是因为苏秦比张仪死得早了。
张仪暴露了合纵政策的短处,
随后,用来附会自己的主张,
所以才成就了他的连横政策。
点评:太史公司马迁认为,连横之策之所以最后能够成功,是因为苏秦死得太早了。导致其合纵之策没有解释完全,被张仪击破。
相关文章:
懂你的人,会明白你的情绪起伏;不懂你的人,看不出你的喜怒哀乐01-09
许多事不是想明白之后才能无所谓,而是无所谓之后才能想明白01-09
16句温暖语录:原来失去比拥有更踏实01-09
触碰心灵的干净句子,净化心灵,顿悟人生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