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博物馆 >
甜甜的恋爱,是谁谈上了?

2025-05-20 09:17:00

“520”“521”因谐音“我爱你”被赋予浪漫色彩在“数字谐音梗”出现的千百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如何“诉衷情”?在这个甜蜜的日子里一起来看“老祖宗”怎么谈甜甜的恋爱吧!↓↓↓有这么多表达爱意的方式你学会了吗?咦,听说你还没有对象?今天,向你爱的人表白吧!策划|李镭、刘鑫、许珺、董丝雨资料|新华网、央视新

长沙博物馆“上新”:夜郎古国180件珍贵文物首次来长沙展出

2025-04-26 19:36:00

4月26号,“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在长沙博物馆正式展出,鲵鱼形铜带钩、靴型铜钺、蛙形铜器等颇具夜郎古国特色的180件(套)珍贵文物,首次来到湖南长沙与观众见面。说起夜郎古国,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可能停留在“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由于夜郎国自身没有文字史料记载,汉代文献中关于它的记载也不

古装闯关+风琴live!暑期博物馆新玩法不重样

2025-07-06 16:43:00

进入暑期,一起探馆。福建厦门的鼓浪屿,这里被誉为“音乐之岛”,凭借着独特的音乐体验和艺术氛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两天,岛上的风琴博物馆成了热门打卡地,游客不仅能看管风琴长什么样,还能欣赏震撼的现场演奏,参与互动。万国建筑藏百年琴音“乐”动一夏引风潮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八卦楼,因为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风

约满、限流!多地景区紧急提醒!有网友表示:“想到人多,但没想到人这么多”“没夸张,深圳景区像有1亿人”……

2025-04-05 12:43:00

清明假期第一天话题#车车车车你车车车车#冲上了热搜多个景区已发出约满提示据齐鲁晚报,4月4日网友发出济南趵突泉景区实况都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青岛栈桥又上热搜第一批喂海鸥的游客已抵达广东深圳景区也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有网友调侃道:“有一半的深圳人都在梧桐山了,另一半则在来梧桐山的路上。”“没夸张,

排队体验电竞游戏、采购特色文创产品,国际友人青睐深圳文博会北京展区

2025-05-23 21:07:00

“展厅中央的这个‘人’字装置太特别了。”5月23日下午,来到深圳文博会北京展区的外国友人玛丽娜大感惊喜,还对泡泡玛特展柜上放着的Labubu(泡泡玛特人气IP)爱不释手。自今年深圳文博会开幕以来,北京展区迎来了不少外国朋友。从传统文化到最新科技,从文化展示到新场景传播,北京展区备受国际客商青睐。戴上

【书香中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组织青年代表参观太行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2025-04-27 10:07:0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香中研,在您身边。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当天和“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团委组织青年代表前往太行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旨在通过实地接触中医药文化和历史,增强新时代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太行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以“承神农薪火,续太行传奇”为

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开展

2025-07-21 18:22:00

本报讯(记者 陈辛华)“贞珉镌德——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7月21日在晋祠博物馆开展。晋祠珍藏的《郭公庙碑》为核心展品,也是该碑的首次公开展出,带领观众探寻唐代郭氏家族的历史贡献与深厚家风文化。展览由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市纪委监委驻文旅局纪检监察组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承办,以

文化中国行|新展览、新活动 清明假期“博物馆热”再升温

2025-04-05 16:22:00

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惠风和畅,春和景明。清明假期,苏州博物馆里人头攒动,近期开幕的“吴国的北方朋友”特展迎来了许多新的观众朋友。纹饰华丽的夔龙夔凤纹镈、造型独特的蟠螭纹莲盖壶、工艺高超的晋公盘等逾百件文物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据苏州博物馆学术科研部刘彬彬介绍,展览以“申公巫臣出奔”这一历史事件为引,分“出

端午假期,太原文博场馆推出系列活动

2025-05-30 08:49:00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南丽江)日前,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从太原市文物局了解到,端午节期间,太原文博系统将推出线下活动35项、展览55项,线上活动2项、展览107项。  除了正在展出的展览外,5月30日,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将在拱极门城墙遗址举办《明代茶文化展》。该展览分为“明代茶叶

4月30日起,济南考古馆暂时闭馆

2025-04-28 10:3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4月27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发布闭馆公告。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与济南市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特展”,将于2025年5月18日在山东博物馆4号展厅开展,济南考古馆精品文物全部迁至山东博物馆展出。为配合做好展陈工作,自2025年4月30日起,济南考古